袁家村脫貧攻堅工作紀實:苦寒已盡,梅香正盛
2020-12-18 16:44:55          來源:東安縣融媒體中心 | 編輯:張鈺茜 | 作者:唐逸雪          瀏覽量:7049

新湖南客戶端12月18日訊(通訊員 唐逸雪)古語有言:梅花香自苦寒來。每一個貧困村,都是一朵嚴寒的梅花,只待挺過凜冽的寒冬,便要熱烈盛開,在世間留下一筆重彩。

袁家村,一個位于東安縣大廟口鎮(zhèn)偏遠山區(qū)的貧困村,就是一朵挺過刺骨嚴寒正在盛放的梅花。2014年,因自然條件差、交通基礎設施滯后、公共服務設施落后、產業(yè)發(fā)展乏力,袁家村被確定為貧困村。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73戶202人。2018年,在縣委縣政府的重視和關心下,在后盾單位市農業(yè)農村局、村兩委、駐村工作隊和幫扶責任人的共同努力下,袁家村達到貧困村出列標準,宣告出列。2020年,所有貧困戶達脫貧標準,袁家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退出。

袁家村的成功脫貧,“闖過了三個大關。

第一關:驅散虛弱的“寒冷”

為了抵御呼嘯的寒冷,首先得從改變自身“虛弱”的現狀開始。而為了改變“虛弱”現狀,首要的就是做好基本保障。首先是做到了“住房有保障,2014年以來,全村共實施危房改造23戶,其中新建15戶,修繕8戶;實施易地扶貧搬遷9戶33人,其中分散安置5戶16人,集中安置4戶17人。其次,做到了“教育有保障,全村共有義務教育適齡兒童157人,全部在校就讀,無失學輟學現象,且全部享受東安建檔立卡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資助政策。病痛是貧困人口脫貧路上的一只“攔路虎”,袁家村做到了“醫(yī)療有保障,所有202名貧困人口每年全部參保,確保脫貧人口不會再“因病返貧”。袁家村在促進就業(yè)上下功夫,做到了“就業(yè)有保障,全村共有正常貧困勞動力101人,有外出務工愿望的貧困戶勞動力79人,全部通過勞務輸出實現了就業(yè),享受了一次性就業(yè)扶貧交通補貼。

第二關:驅散封閉的“寒冷”

當自身素質在慢慢加強,想要打破跟外界交流的屏障,就得先破再立,搭建起與外界往來的橋梁。為此,在市縣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,近幾年投資500多萬元,推進袁家村公路硬化和道路加寬工程。如今,全村實現通組道路交通全覆蓋,擁有出村路4條,是真正意義上的“四通八達”。

水泥路通達15個自然村

袁家村村級綜合服務平臺、黨群活動中心

此外,投資80多萬元,完成村級綜合服務平臺和“一門式”服務平臺建設,提升了村莊治理的信息化水平。在移動、聯(lián)通和電信公司的大力支持下,無線通信已實現全村覆蓋,寬帶網絡接入大部分自然村。

第三關:驅散落后的“寒冷”

為了體現向上、向前的面貌,袁家村大力開展人居環(huán)境整治行動,推進“廁所革命”,打造生態(tài)宜居“美麗鄉(xiāng)村”。從2018年起,用三年時間全面攻克農村環(huán)境整治這一難題,開展了“一拆二改三清四化”專項行動,修建衛(wèi)生廁所203座,使村里的衛(wèi)生廁所占比90%以上,拆除空心房8座近1000平米,安裝太陽能路燈80盞。同時村里安排3個公益崗位,聘請保潔員3人,均為建檔立卡貧困戶,嚴格考核落實門前三包,村里衛(wèi)生情況極大改善,多次被評為衛(wèi)生清潔村。

占地面積200平米的紫云姜罐頭加工廠房

正在忙碌的生姜罐頭加工廠

萬事俱備,袁家村因地制宜,以本地的生姜種植優(yōu)勢為東風,大力發(fā)展紫云姜產業(yè)。袁家村種植的紫云姜,以香聞名,產值高,效益好,畝產可達7000-8000斤,畝平收入2萬元以上。2020年種植已達120畝,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積極拓展生姜罐頭加工產業(yè),目前生姜產值可達240萬元以上。在發(fā)展生姜產業(yè)的同時,大力扶持發(fā)展白茶產業(yè),以龍頭企業(yè)為依托,以技術服務為保障,引導發(fā)展茶業(yè)種植。2018年成功流轉土地500畝,現已栽種優(yōu)質茶葉樹苗。在省市縣產業(yè)扶貧項目資金的支持下,袁家村的基礎產業(yè)和特色發(fā)展飛速發(fā)展,集體經濟收入成倍增長,預計2020年將達8萬元以上。

如今,袁家村這朵梅花已然盛開,未來的日子里,風會攜著它的香氣,飄出大山,飄向城鎮(zhèn),飄至更遠的遠方,為它帶來發(fā)展,帶來進步,帶來更多的希望。

責編:張鈺茜

來源:東安縣融媒體中心

  下載APP

東安融媒